首页

婉慈icon南一足艺网

时间:2025-05-24 03:52:03 作者: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浏览量:29772

  中新网杭州10月7日电(郭天奇)去年10月8日,杭州亚运会在浙江圆满落幕,这场体育盛典为浙江镌刻了无数闪耀的体育篇章,更为浙江铺设了新的体育发展道路与无限可能,其中,亚运留下的一批现代化、高标准的大型体育场馆在国际赛事落地、体育氛围提升、全民健身发展等方面,为浙江体育在后亚运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。

图为在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举行的2024杭州网球公开赛。王刚 摄

  现代化、高标准大型体育场馆的存在,是吸引国际赛事落地浙江的“金字招牌”。据悉,该类大型体育场馆通常在设计、建造和设施配备上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,能够满足国际赛事对于场馆规模、设施条件、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严格要求,能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和观众的良好体验。

  无论是杭州网球公开赛、亚洲跆拳道锦标赛,还是U23男子棒球世界杯、亚洲7人制橄榄球系列赛,或是2024年国际皮划艇联合会“杭州超级杯”,都是在经历过亚运考验的杭州亚运会场馆中进行,这不仅表明场馆已经达到世界级标准,更展现了浙江对于亚运遗产的高效利用。

  同时,得益于大型国际赛事的落地,更多中外运动员走进浙江、了解浙江,运动员们点赞比赛场馆、城市风貌、赛事服务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
  前美网冠军马林·西里奇就曾在杭州网球公开赛收获首胜后点赞杭州:“过去几天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,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氛围,也有非常美丽的景观,我希望能够多赢几场比赛,在这里待更多时间。”最终,他也如愿在杭州拿下了该赛事的冠军奖杯。国际赛事已经逐渐成为浙江展示风貌、对话世界的桥梁。

  此外,现代化、高标准大型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,也能进一步提升浙江整体的体育水平与体育氛围。

  在绍兴举行的2024年U23男子棒球世界杯中,五大洲的12支顶尖棒球队伍,在绍兴棒(垒)球体育文化中心共同上演了一场“棒球盛宴”。赛事吸引了大量球迷进场观看,中国队与尼加拉瓜队的铜牌赛更是座无虚席。棒球这项国内“小众”运动在绍兴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,绍兴大力发展棒垒球运动,相继举办全国棒球冠军杯赛、全国女子垒球锦标赛、中国垒球联赛等多项重大赛事,开展省队示范与国家队合作,积极推动棒垒球运动进校园,棒垒球正成为绍兴新的城市名片。这不仅是绍兴体育设施卓越性能的完美展现,更是浙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、体育氛围逐渐浓厚的生动写照。

  在承办大型体育赛事、提升体育氛围之外,现代化、高标准的大型体育场馆也在全民健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再加上政策的支持,“亚运红利”实实在在地释放在浙江各地。

 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,“大莲花”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以及“小莲花”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给无数人留下了珍贵的亚运记忆,今年1月,大小莲花奥体中心的全民健身场地再次面向公众开放。田径、篮球、排球、羽毛球、网球等项目的运动场地开放,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锻炼,做到了还馆于民。

  已有10余年球龄的网球爱好者余晓明对开放的场地做出了较高的评价:“这片室外网球场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,防风也做得很好,各项设施都是一流的。”此外,在田径场锻炼的吴大爷表示:“亚运比赛的时候我们没能走近了看看,现在能借着锻炼的机会近距离地看一看‘大莲花’。这个场馆很正规、很壮观,我们看了很高兴,以后也会常来锻炼的。”

  由此可见,亚运场馆所开放的全民健身场地,不仅满足了民众对于高标准、高质量体育场地的追求,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民众与亚运的情感联结,吸引更多人走进体育场馆锻炼,进一步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,同时也将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,为浙江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(完)

【编辑:田博群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·赢——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梁伟铿

梁彦涛表示,景区自尝试“特色民宿+景点游玩+文创体验”的模式以来,18岁-35岁的年轻群体客源超七成,多以情侣游、闺蜜游、亲子游等形式为主,体验制作香囊、手磨咖啡、红酒品鉴等30多个项目。“以前客人来游玩超过24小时之后,会感觉可玩性不足。如今,民宿周边增加了很多文创体验项目,很多游客都觉得‘不虚此行’。通过这种模式打造度假综合体,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。”

中非合作论坛|习近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哈桑

紧紧围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牢固树立“如我在诉”的理念,“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”,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、让人民满意。

陕西省委原书记安启元逝世 享年91岁

面对矛盾冲突,面对热点敏感问题,人民法院要坚持能动司法,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强化司法政策供给,促进良法善治,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,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。

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

丁薛祥表示,中国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把绿色化、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,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,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中国向世界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,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郑重承诺。应对气候变化,关键在于务实行动。中国历来言必信、行必果,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,不管其他国家政策如何变化,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都不会改变。

“冷资源”不断释放“热活力” 冬季文旅消费热点涌现释放新潜力

1996年11月5日,云松书舍捐赠仪式后的那晚,金庸夫妇和张浚生夫妇入住云松书舍松风明月楼,下棋写字,品茗畅谈,第二日即飘然离去,此后再没有入住书舍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